重磅发布 | 国内首个类器官指导肿瘤精准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面世

发表时间:2022-08-12 13:09

导语

国内首个!肿瘤精准医学领域最新共识发布

2022 年 7 月 10 日,《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广东省类器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联合正式发布,在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图 1. 《共识》发布会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

厚积薄发,笃行致远

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树滨教授牵头,联合广东省类器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编辑部,聚集了国内肿瘤学、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 28 位专家,经过大量数据研究及充分研讨,最终形成类器官领域的首个专家共识,为类器官技术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图 2. 专家共识发布会

院士专家致辞——类器官精准医疗,癌症患者的福音

发布会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刚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孟元光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 于金明院长表示:热烈祝贺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类器官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正式发布!

类器官的应用前景广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建设与推广,必将能够为肿瘤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肿瘤精准治疗效果的提升发挥重大作用。于院士对类器官药敏临床应用寄予厚望,期望大家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与改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中国实践以及中国指南。

图 3. 于金明院士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沈琳教授致辞:首先对这部意义深远的共识的发布表示衷心的祝贺!类器官技术发展迅速, 在精准医疗、新药研发、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中都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与价值。专家共识凝聚各个学科的专家智慧,对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感谢所有同仁对本次工作的贡献。

图 4. 沈琳教授致辞

空军军医大学、中国抗癌协会常任理事 邢金良教授表示类器官分别被评为年度技术和十大突破技术,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快速评估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类器官药敏的临床应用与实践,进而促进类器官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

图 5. 邢金良教授致辞

广西肿瘤防治所副所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余红平教授提出,目前,临床上依据肿瘤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靶向治疗,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只有不到 3% 的患者真正从中获益。类器官药敏检测是提高精准治疗效率的有效方法,专家组紧跟研究最前沿,组织编写的国内首个类器官专家共识,给一线临床实际的指导意义,使临床实践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规范化诊治有非常好的借鉴价值。

图 6. 余红平教授致辞

1、肿瘤个体化治疗新思路

在肿瘤学细分领域,类器官模型是一种具备无限潜力的临床前模型。大会主席王树滨教授认为,肿瘤类器官可以部分还原细胞在体内的组织和分子特性,能最大程度模拟体内器官,具有组织器官功能,可以为实现肿瘤精准化用药提供有效参考。王树滨教授首先代表共识编写组作感谢致辞,本共识汇集了各位专家的智慧和心血,本着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反复雕琢审定成稿,今天正式发布。

图 7. 王树滨教授介绍《共识》编写和发布过程

高静教授作为编写组的核心成员,以严谨求证、积极探索、适当前瞻为原则,从肿瘤类器官的定义、受检药物的选择及应用场景、实施规范、检测流程、综合分析、临床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六个维度进行阐述。《共识》起源于类器官相关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及临床转化应用的广泛价值,建立于高质量类器官药敏队列研究数据的基础之上,着眼于类器官药敏在肿瘤精准治疗的临床应用之中,寄望于为我国类器官药敏在临床上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

图 8. 高静教授分享《共识》撰写思路和框架内容

2、专题分享——患者来源类器官指导精准医疗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 邓初夏教授以《病人来源的类器官及其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应用》为题,通过分享临床案例及队列研究表明类器官在癌症研究中具有建系成功率高、保持原发肿瘤关键特征等优势,为晚期、耐药、难治性癌症患者提供用药参考。此外,邓教授表示,利用肠癌、乳腺癌类器官进行耐药性肿瘤的耐药机制、早期检测及治疗策略研究,并提出肿瘤耐药的解决方案。

图 9. 邓初夏教授做主题演讲——《病人来源的类器官及其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 赵宏教授以《精准医学时代的肿瘤类器官应用》为题,认为类器官在生物学特性上更贴近人体,基于其的药敏检测临床有效性较理想,有助于提高用药有效率,建模的高效性也为用药急迫的三四线患者提供了更快速的选择。但类器官药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仍需要大家共同投入,提供更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为类器官技术服务于更早期的如一、二线患者添砖加瓦,向真正的精准治疗更进一步。

图 10. 赵宏教授做主题演讲——《精准医学时代的肿瘤类器官应用》

3、圆桌论坛——多元视角,深刻剖析

类器官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生物模型,是最具潜力的研究工具,将为精准医疗带来巨大的研发应用价值。在圆桌讨论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 王辉教授蔡建教授、山东大学 唐东起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东生教授、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田孝东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黄卫人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卢瑗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杨盈赤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高娅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梁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陈伟教授,分别结合各自的学科领域和实践经验,以多元化的视角,发表了对《共识》的深入理解。

4、大会总结——创新科技,行稳致远

大会主席王树滨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 2020 年,来自中国的研究,占比全球类器官文献超过 14%,充分说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领跑地位。此次《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2》的发布,必将开启类器官应用于肿瘤精准治疗的崭新一页。未来,类器官技术的突破和临床数据的积累,需要产、学、研、医跨界合作,不断引领此项技术向前发展。《共识》也将不断修改和更新,为类器官药敏技术惠泽更多患者,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1]. 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2;14(3):234-239.

分享到:
Tel/联系电话:400-067-0995
Address/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西路银丰东八区企业公馆A15
Mail/邮箱:service@qlyiyao.cn